首页
机构简介
贸促新闻
出证认证
法律服务
会展资讯
贸促论坛
联系我们
  机构简介
  综合部
  国际展览部
  出证认证中心
  调解中心
  出证认证
  一般原产地证书
  优惠原产地证书
  国际商事证明书
  代办领事认证
  ATA单证册
  首问负责制
  服务承诺制
  限时办结制
·当前位置:首页 / 贸促论坛

中国和国际企业文化间的挑战
点击数:4157    更新时间:2012/2/10 9:52:49    收藏此页

     大约5年前,笔者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创业过程中基本遵循了“聚焦中国”的趋势,当然笔者所关注的是更广泛的亚太地区。在笔者的商业网络中有很多来自欧洲和美国的企业,早已完成了他们的商业迁徙,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在中国创立了销售组织或生产基地。在这篇简单的文章中,笔者愿意在探讨本文提及的挑战同时,谈一下商业迁徙的过程。

    第一波商业迁徙称为“东方迁徙”,商业迁移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它是几个世纪以来商业企业确保竞争优势的做法之一。领先的商业企业总是知道如何利用新的发展机会,即使这个机会需要他们远离国内市场。关注东方,开始于20年前的“冷战”结束和铁幕的揭开,新地区的开放往往意味着新机会的产生。当大量东欧地区的生产基地突然出现,并且有与西欧和美国这些“成熟市场”讨价还价的空间的时候,人们发现在这些地区建立工厂有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大量的受过教育的工人愿意以廉价的工资排队加入到新工厂。这对于成熟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一是他们可以只用平常成本的小部分来开设新工厂,增加产量。二是他们可以关闭本国高额成本的工厂,在这些东方国家开设类似规模的企业,来提高他们的盈利能力。或者他们选择两样都做。

    在第一波东方迁移中,也存在着很多挑战,比如拥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人以及专业管理人才不容易找到;本国的专家不愿意去这些前东部阵营的国家;工作队伍的心态需要再教育,因为他们仍旧处于计划经济的教育当中,人们缺少个人主义、前瞻性的思维和超越平常的雄心的意识。然而多年来,冒险进入这些地区的企业学会了如何一步一步克服所有或者大部分挑战并取得了成功。成功的因素包括:一、前东部阵营国家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二、工作队伍能力和质量的提高;三、冒险进入这些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内部培训。当然这些企业在东欧国家的成功的最大因素是相似的文化背景以及并不算遥远的空间距离。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从成熟市场迁移到东欧国家,他们相对于竞争者的竞争优势开始减弱,企业必须建立新思路来使自己在行业内保持领先。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业务在相同地区越来越深入。但即使原公司总部和新开子公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他们仍然能简单的通过加强在东欧国家的“教训”模式使之正常运营。而后果之二便是形成第二次迁徙,也就是远东迁徙。

    第二次迁徙是指来自成熟市场的商业企业跨出了前东部阵营国家的区域,到达了更远的亚太区域。其中许多企业涉足到印度和中国。我们聚焦中国是因为涉足到印度的许多公司最终由于“做更多相同的”或者东欧的教训选择离开。这是因为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在英国统治下,他们的思想、教育水平和行业标准在开放时与东欧相似。这个情况并未在中国发生,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第一次迁徙相比,第二次迁徙行为显得略微仓促,一些早期的来自于全球考察的商业计划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仅仅根据这些有利的报告,很多国际企业甚至还没有做好适当的准备,就冲动地加入竞争,投入到商业迁徙活动中。

    第二次商业迁移同样面临着挑战,预期中的高收益意味着许多来自成熟市场的商业企业争相到中国开设工厂和成立公司。他们的速度甚至比在第一次商业迁徙中到离他们国家较近且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东欧国家去还快。他们的人才储备和当初进入东欧地区一样不足。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做或者死”,当他们的竞争者正全速进入远东地区,他们能怎么办?结果就是许多国际企业发现他们根本没法融入,不能如预期一样正常运营。许多国际企业不太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合资”模式,在中国市场刚开放时,对于想进入中国生产领域的企业,这是唯一可用的商业模式。很多合资企业快速或缓慢的死亡,取决于他们的联盟的深度以及中国合资伙伴的热心程度。在此我们不想探讨这一经营模式,有许多论文可以证明这一商业模式可以划上句号,不再视为一项成功的经营模式。至于原因,我想是因为“技术转让”。许多国际企业总是不想转让他们的核心技术,而只是想利用合资伙伴的廉价劳动力来达成他们的高额利润。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外商独资企业模式被中国政府允许,并在几年中,渐渐取代了合资企业模式的地位。对许多国际企业而言,这和他们在东欧国家设立经营实体很类似,因此他们认为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即使相似性大于差异,但是分歧仍然很显著,如果没有慎重考虑这些因素,创业将以失败收场。对欧美企业来说,“更多相同的”原则不适用于远东地区。文化差异、管理风格的差异、语言差异、企业文化的差异,这些都是影响中国的经济实体可以被欧洲或美国总部远程控制的因素。

    在第二次商业迁徙的成熟阶段,很多国际公司已经学会审慎在中国设立公司并选择合适自己的经营模式。对于经营达不到预期的企业,他们会选择重新整合或干脆关闭清算。他们发现,企业成功的方法就是找到弥补双方差异的方法,架起有利于双方企业文化的桥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的中国企业已经非常成功和富裕。他们和许多成功的远东企业一起,将经营的触角伸入欧洲和美国的领域。对此我们叫做第三次商业迁徙。也就是从远东往欧美反迁移。我们发现,实现每一次迁徙的速度越来越快,第一波用了10年左右,第二波用了5年左右,现在我们已经处于第三波。每一次迁徙都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并且持续时间越来越短,而强度越来越高。

    对这三波商业迁徙,我们可以简短的概括一下。第一波迁徙的成果是“在东欧和中国生产”,对产品来说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产量为目的。第二波迁徙的成果先是“中国制造,欧美销售”,然后是“在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并在中国销售”,对产品来说是以开创新的市场和节约成本为目的。第三波商业迁徙的成果先是“中国制造,全世界销售”,然后是“中国开发,全世界销售”。对产品来说是以更换整个行业和将亚洲生产的产品在全球销售为目的。第三次商业迁徙对国际企业的挑战与之前两次迁徙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相同,不仅因为两者距离相同,而且文化差异也一样,只不过迁徙的方向是相反的。

    到成熟市场去创业同样可以获得明显的收益,中国的企业家非常急切的想学习怎样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并且他们学的非常快,这是这一区域的企业家的优点之一。当企业制定区域迁徙策略时,必须考虑:一、如何成功的搭建连接物理距离和商业文化的桥梁;二、如何对商业投资行为做正确的风险评估,并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三、选择哪些合适的管理控制系统来利用不同区域的优点;四、如何正确的进行信用管理和控制;五、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如何控制资金成本,等等。社会进步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要迈出正确的第一步。

    作者: Jan Molenkamp VP business recovery of C.K.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外贸企业规范申报七要素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资讯了
【返回上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泰州市支会
地址:泰州市凤凰东路58号市政府大院B楼3层 邮编:225300 传真:0523-86839127
苏ICP05003226-1号 技术支持:泰州网络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120202010501号